行政管理

  • 专业代码:120402
  • 所属学科门类:管理学
  • 专业类:公共管理类
  • 50门课程
  • 2.8w人学习
教育类型和学制
层次 专升本
学生类型 开放教育
学生来源 开放教育
学制 2.5年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等能力,能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大中小型企业集团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部分非赢利机构等胜任管理及政策分析工作,适应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本要求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培养有技能、会学习,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能力。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1)政策、行政法规分析能力

(2)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3)组织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

(4)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能力

(5)公文写作与处理能力

(6)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7)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

(1)良好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

(2)自我塑造的能力

(3)沟通社交能力

(4)组织协调能力

(5)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6)团队合作能力

(1)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

(2)制定工作计划能力

(3)一定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4)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执行能力

(6)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

(7)终身学习的能力

(8)创新的能力

 表2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职业岗位描述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主要链接课程

1

民政协理员

知识: 管理学知识;行为学知识;社会保障学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领导学知识;国家行政政策、法规。

能力:公共政策分析能力;沟通社交能力;策划管理能力;社会调查分析能力;宣传能力;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能力。

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一定沟通技巧;具有整体思维和大局意识;较强的执行力;团队合作精神。

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障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家公务员制度、政府经济学、行政案例分析

2

办公室文员

知识:管理学知识;行为学知识;组织设计知识;领导学知识。

能力: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沟通社交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能力。

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一定的沟通技巧;整体思维和大局意识;较强的执行力;团队合作精神。

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国家公务员制度、政府经济学、行政案例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冲突管理

 

证书授予

 

课程学分自获得时起,有效认证期限为:通识类课程最长不超过10年,其他课程最长不超过6年。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江苏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课程体系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由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别构成(见附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

 

(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课程目标:能够了解为什么学习法律,法律是什么样的,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达到法律思维训练的目的。学生应该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任、行政复议等行政法上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行政法绪论、依法行政之原理、行政法之法源、行政法之适用、行政法之主体、行政活动原理、行政活动、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原理、行政程序类型、行政违法及其责任、行政救济原理等基本问题。

实践要求:对一个行政诉讼案件进行评价,撰写一份1500字的实践报告。

(二)《公共政策分析》

课程目标: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政策问题构建、政策前景预测、政策行动建议、执行结果监测和政策绩效评价等技能。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政策系统及其运行、政策活动者、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监测、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政策变迁以及政策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技术等内容。

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政府所做出的某一公共政策提出假想,拟定方案、前景预测、政策评估、政策修正。

(三)《行政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以教学案例为基础,通过对经典案例的解析、对知识点的考核,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提升公共行政理论理解能力与应用技能。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行政案例选析,由行政学基本原理和典型行政案例选析结合而成,包括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与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与改革等内容。

实践要求:学生能够加深对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把握和理解,并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行政案例。

(四)《行政伦理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行政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规范和操作规程,熟悉行政伦理制度化、行政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掌握对行政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行为三个层面上对行政人员进行道德设计的原则、规范。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行政伦理观,行政理想、态度和作风,行政良心,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荣誉,行政人格,行政伦理规范,政府信任关系,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

(五)《组织行为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掌握组织文化心理和行为、组织和行为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应规律,并将组织价值观、组织风气等文化因素引入对组织行为的分析。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个体行为、态度与工作满意度、情绪与工作压力、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动机概念与应用、个体决策、群体行为、团体建设、人际沟通、权力与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

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进行探索与分析,并在掌握这些规律后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撰写一份2000字的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的实践报告。

(六)《政府经济学》

课程目标:掌握市场机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熟悉政府财政运行状况,政府在市场体系建设、市场机制运行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掌握市场条件下政府经济运行规律,政府作出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政府经济行为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效应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政府管制行为、公有企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

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分析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所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后果及其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其它说明

 

(一)课程管理

课程学分与学习时间对应:1学分对应24学时,延续4个学习周,包括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学习、与辅导教师互动和与同学互动的学习时间总和。课程根据需要按周开出。

2学分课程约对应48学时,延续8个学习周。

3学分课程约对应72学时,延续12个学习周。

4学分课程约对应96学时,延续16个学习周。

(二)“形势与政策”课说明

1.“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2.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集中实践环节两部分。课程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指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以其他学分代替。

课程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按照江苏开放大学统一要求和规定执行。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坚持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名家担任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和课程主讲;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体系;根据规定的师生比,严格按照要求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师生对应关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考核方案,推进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改革。

2.开展网上匿名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社会公众评教和教师互相评教的活动,针对教学全过程及课程考核资源进行监控、评价和分析、反馈。

 

 

课程体系
学分规则号 201821006
学生类型 开放教育 学生来源 开放教育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模块最低毕业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总学时 各学期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要求 课程特殊标记
线上教学 线上实验实训 线下教学 线下实验实训 过程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闭卷 开卷
毕业最低总学分(学时)合计 83
线下学时(线下教学+线下实验实训)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备注
毕业条件
  • 学制: 2.5年
  • 最短学习时长: 2.50
  • 最长学习时长: 10.00
  • 毕业最低学分: 83.00

分模块学分和成绩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总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

学位条件
  • 学位课平均成绩: 75.00
  • 学位英语课成绩: 60.00
  • 毕业论文成绩: 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