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法规,能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环保公司、咨询机构等从事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自主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 社会能力 | 方法能力 |
(1)环境污染分析及监测能力 (2)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 (3)环境规划的能力 (4)环境管理的能力 (5)清洁生产审核的能力 | (1)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2)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4)较强信息获取的能力 (5)终身学习的能力 | (1)环境问题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的能力 (2)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3)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并从失败中获得有益经验的能力 |
表2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 职业岗位描述 |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 主要链接课程 |
1 | 环境污染分析、监测、评价 | 知识:环境质量和污染指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监测常用分析方法。 能力:会编写监测方案;会采样、会分析、会评价;懂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会撰写监测报告。 素质: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团队合作;协作精神;沟通能力。 | 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生态学 |
2 | 环境污染治理 | 知识: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污(废)水处理方法;大气污染控制方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术参数、型号和性能。 能力:会选择工艺路线;会工艺设计和工艺计算;懂环境工程施工和预决算;懂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 素质: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评价能力。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与管理、环境工程制图与CAD |
3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知识: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环境规划的内容、程序与方法;主要环境管理领域的管理内容、基本途径和方法。 能力:能在调查、评价环境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环境规划;熟知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能按照各项标准规定,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决策能力;协作精神;组织、实施能力。 | 环境法规与标准、环境管理与规划 |
4 | 环境影响评价 | 知识:环境生态学知识;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能力:能进行环境背景资料的调查;会对各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 素质: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评价能力。 |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 |
5 | 清洁生产审核 | 知识: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能独立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其中包含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参加评审报告等相关工作。 能力:能和企业沟通获取相关资料;能根据企业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改进和节能减排方案;能独立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素质: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清洁生产审核、环境化学、环境保护概论、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 |
课程学分自获得时起,有效认证期限为:通识类课程最长不超过10年,其他课程最长不超过6年。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由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别构成(见附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一)《环境监测》
课程目标:能够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监测方案、选择监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评价。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测定及质量控制等方法,使之能独立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并具备对实际环境监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噪声及放射性监测、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实践条件要求:有实验场所,具备监测分析所需基本化玻仪器、试剂、仪器设备等。
(二)《环境工程学》
课程目标:了解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过程的基本原理。能全面掌握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利用系统工程方法,从区域的整体上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污染防治技术与控制工程及其发展趋势。主要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主要内容包括水质净化与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以及噪声控制等。
实践条件要求:虚拟仿真。
(三)《环境管理与规划》
课程目标:掌握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规划、管理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掌握环境规划、管理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了解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实践和学科的发展趋势。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以及按照环境介质划分的水环境规划与管理、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固体废物管理规划与管理和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
(四)《环境化学》
课程目标: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初步了解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等的研究方法。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各环境要素介绍、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过程及其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
实践条件要求:有实验场所,具备化学分析所需基本化玻仪器、试剂、仪器设备等。
(五)《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目标:能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尤其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评价方法;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审。
(一)课程管理
课程学分与学习时间对应,1学分对应24学时,延续4个学习周,包括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学习、与辅导教师互动和与同学互动的学习时间总和。课程根据需要按周开出。
2学分课程约对应48学时,延续8个学习周。
3学分课程约对应72学时,延续12个学习周。
4学分课程约对应96学时,延续16个学习周。
(二)“形势与政策”课说明
1.“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2.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配套设计了毕业设计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分析化学实验、环境污染监测实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案例分析及设计。课程实验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成;课程设计主要是教师给定的任务,学生通过工艺计算或工程设计图、环境影响报告书、污染调查报告等作业形式完成任务。
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是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最终提交一份项目设计报告、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按照江苏开放大学统一要求和规定执行。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和行业、企业名家担任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和课程主讲;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体系;根据规定的师生比,严格按照要求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师生对应关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考核方案,推进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改革。
2.开展网上匿名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社会公众评教和教师互相评教的活动,针对教学全过程及课程考核资源进行监控、评价和分析、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