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

  • 专业代码:630601
  • 所属学科门类:财经商贸大类
  • 专业类:工商管理类
  • 48门课程
  • 2.2w人学习
教育类型和学制
层次 高起专
学生类型 开放教育
学生来源 开放教育
学制 2.5年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方法,具有解决企业中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满足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本要求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备中小企业综合管理者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1)工商企业产品市场分析能力

(2)中小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3)工商企业产品营销能力

(4)项目分析和评价能力

(5)自主创业能力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3)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4)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5)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1)较好的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2)较好的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3)较强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4)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5)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表2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职业岗位描述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主要链接课程

1

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岗位

 

知识:掌握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会计、财务、管理、经济等基本知识;熟悉与企业管理工作有关的会计、财务、经济、管理、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掌握市场营销等基本知识;熟悉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

能力: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经济合同撰写与商务谈判技巧、产品营销能力、市场分析能力;

素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金融基础知识、财务管理

2

个体企业经营管理岗位

知识:掌握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会计、财务、管理、经济等基本知识;熟悉与企业管理工作有关的会计、财务、经济、管理、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掌握从事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熟悉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

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创业报告、经济合同撰写与商务谈判技巧;产品营销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

素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营销与策划、人力资源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金融基础知识、个人与团队管理、财务管理

 

证书授予

 

课程学分自获得时起,有效认证期限为:通识类课程最长不超过10年,其他课程最长不超过6年。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它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江苏开放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科毕业文凭。


课程体系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由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别构成(见附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专业核心课程及说明

 

(一)《采购与供应管理》

课程目标:了解采购与供应管理在企业经营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通过模块实训掌握在实际业务中采购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物流采购管理的基础知识、采购管理过程中实际的操作方法及流程,紧跟时代的变化,汲取最新的采购理念、采购方式,不断创新,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采购与采购管理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能;理解和掌握采购管理过程中实际的操作方法及流程;了解采购与供应管理在企业经营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具备采购管理人员其他的知识技能。能确定采购需求;能制定采购计划;能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能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能分析采购成本,组织采购谈判,签订采购合同;能执行采购订单;能组织采购绩效评估;具备采购管理人员其他的职业技能。

实践条件要求:以某公司为背景,通过将其采购业务设计为一个大实训,让学生在体验中完成大实训中的工作任务,学会分析采购市场环境,掌握采购的理念、采购方式,学习者可以系统掌握一个完整的采购业务操作,获得采购业务操作和管理的职业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目标:正确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性观和人本思想;基本具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岗位的素质要求;培养锻炼本学科深入学习的潜能,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主要内容:理解工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知道招聘工作的渠道和甄选方式、方法;熟悉员工培训的种类及作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了解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方式、方法;明确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的特点、优点、缺点;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熟悉员工社会保障管理的具体要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知道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学习编制岗位说明书、招聘简章、培训计划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论述解决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理念和方法问题;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实际案例,提出对策。

实践条件要求:设计模拟情境,开展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的模拟实践;开展工作岗位调研,进行岗位分析实践;组织开展劳动争议解决包括调解、仲裁和法庭审理的观摩、见习或研讨活动。

(三)《营销与策划》

课程目标:正确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营销策划的基本方法、基本流程;能够举一反三说明生活中的营销学理论;具备进行一般性营销活动策划工作的专业知识。能运用合理的营销理念;培养成本观念和时间意识;善于系统思考、创新思维,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专业营销文案工作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通过课程的教与学,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营销的基本知识、营销活动策划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及营销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包括:市场营销与策划概述、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分析、顾客满意、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市场竞争战略、企业形象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渠道策划、促销策划。

实践条件要求:通过开展以实地考察为主的调研工作进行模拟实训。

(四)《电子商务》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与特点;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几种常用的电子商务模式,学会进行网上支付和安全交易;培养学生掌握网络营销的含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内涵、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的实施。培养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流程的管理、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网络营销方案进行策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子商务网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及落实实施的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通过课程的教与学,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电子银行的使用以及网络营销的相关应用,具体包括:理解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的框架结构及主要交易模式、网络与通信技术基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安全、商务信息的检索。

实践条件要求:该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实验平台进行电子商务的模拟训练。实验平台,可以使用电子商务师的考证专用平台,或者通过常用的电子商务网站(例如淘宝网、京东商城等)进行。

 

其它说明

 

(一)课程管理

课程学分与学习时间对应:1学分对应24学时,延续4个学习周,包括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学习、与辅导教师互动和与同学互动的学习时间总和。课程根据需要按周开出。

2学分课程约对应48学时,延续8个学习周。

3学分课程约对应72学时,延续12个学习周。

4学分课程约对应96学时,延续16个学习周。

5学分课程约对应120学时,延续20个学习周。

6学分课程约对应144学时,延续24个学习周。

(二)“形势与政策”课说明

1.“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2.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本专业设计了课程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与策划、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中小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基础、商务谈判实务等课程的实训。课程实训采用实地操作或模拟操作完成。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总体学习结果的检查和总结。毕业设计的题目应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毕业设计按江苏开放大学关于毕业设计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和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和课程主讲,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协作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协作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制度,动态完善课程资源。

3.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以网络考核为主要手段、以题库资源为主要支撑,以过程性测评为主要形式,提供多样化考核服务,将学习测评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4.开展网上匿名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社会公众评教和教师互相评教的活动,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分析和反馈。

 

课程体系
学分规则号 201824001
学生类型 开放教育 学生来源 开放教育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模块最低毕业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总学时 各学期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要求 课程特殊标记
线上教学 线上实验实训 线下教学 线下实验实训 过程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闭卷 开卷
毕业最低总学分(学时)合计 73
线下学时(线下教学+线下实验实训)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备注
毕业条件
  • 学制: 2.5年
  • 最短学习时长: 2.50
  • 最长学习时长: 10.00
  • 毕业最低学分: 73.00

分模块学分和成绩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总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