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教育人才。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幼儿、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社会艺术机构的教学或者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能力培养方面:具有较丰富的艺术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能够重点掌握教育学科、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比较扎实的美术专业技能、绘画技巧和动手能力,兼具一定的综合艺术的创作能力。具备相对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吸纳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能够使用电脑终端、手机移动端等在线教育平台,并善于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客观和专业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评论的能力。具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能力。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 社会能力 | 方法能力 |
(1)美术基础表现技能 (2)美术专业教学和研究能力 (3)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4)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 (1)文化艺术素养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4)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 (1)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研究能力 (3)对工作总结评估的能力 |
表2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 职业岗位描述 |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 主要链接课程 |
1 | 美术教师 | 知识:美术学基础知识、素描理论知识与表现技法、色彩理论知识与表现技法、构成理论与表现技法、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能力:素描造型能力、色彩画造型与表现能力、三大构成设计表现能力、美术综合材料创作能力;美术课程教学研究能力。 素质:良好的艺术素养、审美素养、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 教育研究方法、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艺术技能训练、构成基础、色彩画技法、少儿美术创作 |
2 | 社会艺术培训师和管理人员 | 知识:艺术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美术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方法。 能力:一定的综合艺术创作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素质:良好的艺术素养、审美素养、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 艺术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艺术作品赏析、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艺术创作、音乐基础 |
课程学分自获得时起,有效认证期限为:通识类课程最长不超过10年,其他课程最长不超过6年。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江苏开放大学艺术教育专业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课程体系强化美术专业教学、研究、创作能力,兼修艺术教育、人文艺术素养等综合能力,由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别构成(见附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一)《教育心理学》
课程目标: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分析课堂教学活动并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理论;认知与脑发展的一般规律;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理论对教师的启示、自我、社会性与道德发展;学习者差异与学习需要;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点;学习的认知观点、复杂认知过程;学习科学和建构主义;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学习动机与教学、学习环境的创设;差异教学与适应性教学。
(二)《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程目标:能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能够探索美术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教学方法;能够研究如何有效实施美术教学。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美术教育课标的内涵;美术基础教育教材研究;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教学设计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新理念、新课标与新方法;美术教育研究。
(三)《构成基础》
课程目标:能够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掌握三大构成严谨的科学规律和美学原理。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构成概述;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综合构成;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平面构成作品欣赏;色彩构成的认知、形成、分类及属性;色彩对比;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构成应用。
(四)《艺术技能训练》
课程目标:主要针对美术零基础或绘画基础薄弱者,引导学生学会对绘画作品绘制特点的观察、分析。注重绘画类技能的基础知识与训练,学习素描、色彩等绘画技巧,增强美术教学实践的能力,提高美术作品绘制表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对美术专业技能的实践进行理性探索和提升。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分别两部分:素描和色彩。素描概述;素描基础;素描几何体和静物绘制技巧;色彩工具的使用;色彩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画法;色彩画的临摹或创作。
(五)《综合艺术创作》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对综合艺术作品构成、表现手法的观察、分析;注重综合艺术表现中材料种类和设计原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增强运用多种艺术门类参与教学实践的能力;提高艺术表现形式设计感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综合艺术的概念和发展;综合艺术的设计感;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综合艺术创作;综合艺术设计方案创意。
(一)课程管理
课程学分与学习时间对应,1学分对应24学时,延续4个学习周,包括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学习、与辅导教师互动和与同学互动的学习时间总和。课程根据需要按周开出。
2学分课程约对应48学时,延续8个学习周。
3学分课程约对应72学时,延续12个学习周。
4学分课程约对应96学时,延续16个学习周。
(二)“形势与政策”课说明
1.“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2.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和毕业集中实践环节两部分。课程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毕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考察或毕业实习等,不得以其他学分代替。
1.课程实践环节
实践练习:是学生课后的自主练习,规定每学习1个学时,课后学生自主进行技能技巧练习,实践练习的学时数不得低于教学计划规定的数量。
实践考查: 是检查和辅导学生实践练习的必要环节,可根据办学点的实际情况配设该课程兼职或专职教师, 分程度或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考查;在进行课程辅导的同时将每次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形成性考核的重要依据。
2.毕业集中实践环节
毕业实践与实习采取多种形式,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提倡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方法,应用于组织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可参观幼儿园、小学的美术观摩课程;考察博物馆、美术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论;考察社会机构的艺术展演活动;参与社区、培训机构的艺术教育活动或者考察学校联合的艺术教育产业基地。也可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安排一次毕业展演,可联系社会某些地区(扶贫地区、农村或社区等地)进行美术教学实践,这是检验学生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必要环节。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教师团队: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教授、学者为课程主讲;聘请行业、企业名家参与课程建设;聘请学前、中小学优秀教师制定参与课程制作。
2. 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体系;根据规定的师生比,严格按照要求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师生对应关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考核方案,推进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改革。
3.开展网上匿名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社会公众评教和教师互相评教的活动,针对教学全过程及课程考核资源进行监控、评价和分析、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