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具有水、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监测、治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具有制定环境规划和开展环境评价能力,能在环保公司、市政公司、工矿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处理设备运营维护、环境规划与评价,适应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层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培养有技能、会学习,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环境污染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工程设计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能力,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 社会能力 | 方法能力 |
(1)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的能力 (2)环境污染监测的能力 (3)环境工程项目设计的能力 (4)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 | (1)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责任意识,敢于担当 (3)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5)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亲和力 | (1)环境工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筛选、加工、处理的能力 (2)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 (3)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并从失败中获得有益经验的能力 |
表2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 职业岗位描述 |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 主要链接课程 |
1 | 水、气、固废的监测 | 知识:掌握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环境监测常用分析方法。 能力:会采样、会分析;懂全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会编写监测方案,并完成监测报告。 素质:具有团队合作;协作精神;沟通能力。 | 环境监测 |
2 | 水、气、固废的污染治理 | 知识: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水质指标;污(废)水处理方法;大气污染控制方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术参数、型号和性能。 能力:会选择工艺路线;会工艺设计和工艺计算;懂环境工程施工和预决算;懂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 素质:具有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评价能力。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污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 |
3 | 环境影响评价 | 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知识;环境监测技术标准;污(废)水处理方法;大气污染控制方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能力:环境调查与工程分析;大气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水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噪声和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素质: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评价能力。 | 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 |
课程学分自获得时起,有效认证期限为:通识类课程最长不超过10年,其他课程最长不超过6年。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江苏开放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由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别构成(见附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目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在对专业职业工作岗位进行整体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大气污染控制理论知识和精深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模式、颗粒污染物和SO2、NOX等气态污染物的各种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了解清洁生产和大气治理工艺流程。通过学习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原理及其控制对策,掌握典型大气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的设计与计算问题,为今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除尘装置、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二)《环境监测》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监测方案、选择监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评价。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测定及质量控制等方法,使之能独立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并具备对实际环境监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只有掌握了环境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服务。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噪声及放射性监测、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实践条件要求:有实验场所,该实验场所需具备基本化玻仪器、试剂、仪器设备等。
(三)《污水处理工程》
课程目标:一方面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污水水质特征和指标、水体污染及危害等基本概念,较扎实地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发展状况,基本掌握各种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污水处理行业的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工作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设计、计算污水处理的各构筑物、工艺系统的初步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水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初步掌握与典型工艺相关的原理、构筑物、工艺流程等其它污水处理理论和方法。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综合方法和能力,为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水资源和水污染、混凝、沉淀和气浮、过滤和吸附、消毒、氧化还原、膜分离与软化除盐、活性污泥工艺、生物膜法、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氮和磷的去除工艺、自然生物处理工艺、污泥处理与处置、水处理工艺的设计。
(四)《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课程目标: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知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压实,固体废物的破碎与细磨,固体废物的分选,固体废物的脱水、固体废物焚烧的设计,固体废物焚烧的工艺与设备,固体废物的热解,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固体废弃物制备建筑材料,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
(一)课程管理
课程学分与学习时间对应:1学分对应24学时,延续4个学习周,包括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学习、与辅导教师互动和与同学互动的学习时间总和。课程根据需要按周开出。
2学分课程约对应48学时,延续8个学习周。
3学分课程约对应72学时,延续12个学习周。
4学分课程约对应96学时,延续16个学习周。
(二)“形势与政策”课说明
1.“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2.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集中实践环节两部分。课程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指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以其他学分代替。
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水、气、固污染治理实验和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成;课程设计主要是教师给定的任务,学生通过上交设计报告书、工艺计算或工程设计图等,以作业形式完成任务。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是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尽量选择与现实任务相联系的题目,最终提交一份项目设计报告、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按照江苏开放大学统一要求和规定执行。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坚持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名家担任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和课程主讲;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体系;根据规定的师生比,严格按照要求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师生对应关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考核方案,推进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改革。
2.开展网上匿名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社会公众评教和教师互相评教的活动,针对教学全过程及课程考核资源进行监控、评价和分析、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