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诚信敬业、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能胜任店铺开发、商品品类管理、营销策划、商品陈列设计、采购管理、营运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培养门店开发选址、门店经营管理、自主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 社会能力 | 方法能力 |
(1)连锁经营系统设计和经营管理能力 (2)门店各岗位操作规范和销售服务、作业管理能力 (3)卖场设计与商品陈列的方法与技术,物流与配送的作业能力 (4)市场调研、分析、预测、营销策划和客户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5)卖场促销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的能力 (6)商务谈判与商品推销能力,专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POS系统、EOS系统的操作能力,网络营销操作能力 |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社交与公关能力 (3)政策与法规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4)团队合作与沟通协调能力 (5)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经受挫折能力 (6)积极进取与开拓创新能力 (7)较强的学习能力、敬业诚信,富有进取精神并能承受工作压力 | (1)独立完成所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 (2)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 (3)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4)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语言表达与总结能力 (6)计算机应用能力 (7)英语应用能力 (8)具备商业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
表2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 职业岗位描述 |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 主要链接课程 |
1 | 门店店长 (核心岗位) | 知识:掌握门店规划、商品陈列、品类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基本知识;熟悉与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有关的财务、金融、税收等政策法规;熟悉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 能力:具备一定的企业门店开发能力、连锁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商务谈判技巧、产品营销能力、市场分析能力。 素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处理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 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营销与策划、连锁企业运营实务、门店布局与商品陈列、市场调查与预测 |
2 | 总店业务主管 (核心岗位) | 知识:掌握品类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基本知识;熟悉与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有关的财务、金融、税收等政策法规;熟悉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 能力:具备一定的采购管理能力、供应商评价能力、门店运营评价能力、商务谈判技巧、市场分析能力。 素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处理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 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营销与策划、连锁企业运营实务、门店布局与商品陈列、市场调查与预测 |
3 | 营销方案策划员(相关岗位) | 知识:掌握品类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基本知识;熟悉与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有关的财务、金融、税收等政策法规;熟悉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知识。 能力:具备一定的企业运营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新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供应商评价能力。 素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处理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 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连锁企业运营实务、品类管理实务、商务谈判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与供应管理 |
课程学分自获得时起,有效认证期限为:通识类课程最长不超过10年,其他课程最长不超过6年。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它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江苏开放大学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专科毕业文凭。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别构成(见附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一)《营销与策划》
课程目标:正确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营销策划的基本方法、基本流程;能够举一反三说明生活中的营销学理论;具备进行一般性营销活动策划工作的专业知识;能运用合理的营销理念;培养成本观念和时间意识;善于系统思考、创新思维,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专业营销文案工作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熟悉和掌握营销的基本知识、营销活动策划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及营销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包括:市场营销与策划概述、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分析、顾客满意、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市场竞争战略、企业形象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渠道策划、促销策划。
实践条件要求:依托《中教畅想-市场营销》软件开展、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分析、顾客满意、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市场竞争战略、企业形象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渠道策划、促销策划为主的模拟实训。
(二)《连锁企业运营实务》
课程目标:熟练掌握连锁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组织结构实际能力、人事管理能力、品牌设计、加盟管理以及相关运营操作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连锁经营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战略规划、人事管理、品牌管理、加盟管理、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连锁门店的选址及监督等工作内容。
实践条件要求:依托《连锁门店运营模拟沙盘软件(总体运营)》实训软件,模拟情境,开展人事管理、品牌管理、加盟管理、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连锁门店选址的模拟实践;开展工作岗位调研,进行岗位分析实践。
(三)《门店布局与商品陈列》
课程目标:掌握商品陈列方法,理解商品陈列的含义和重点,会收集商品陈列与销售额之间的数据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掘卖场可利用区域,根据商品特点设计堆码方式,提高卖场货架的空间利用率;对商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分类制定对应管理措施的能力。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超市选址、卖场布局,卖场的外观、内部设计,卖场的货位分配与商品配置,商品陈列的原则与要求、陈列方法、操作流程以及各类商品的陈列技巧等。
实践条件要求:通过开展以实地考察为主、以《连锁经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实训软件为辅的模拟实训。
(四)《品类管理实务》
课程目标:掌握品类管理的概念、原则、流程、工具、案例和实施方法;正确、全面地理解品类管理;能够熟练掌握品类管理的五大战术,了解如何把品类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和运用于企业的经营运作流程中,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品类定义与品类角色、品类评估与品类评分表、品类策略、品类战术、品类管理实施等。
实践条件要求:通过案例分析、实操训练等教学方式和方法,完成品类管理技术能力训练项目,有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技术技能。教学中注意结合 “注册品类管理师”资格认证,从岗位所需的技能和行业的资格认证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管理
课程学分与学习时间对应,1学分对应24学时,延续4个学习周,包括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学习、与辅导教师互动和与同学互动的学习时间总和。课程根据需要按周开出。
2学分课程约对应48学时,延续8个学习周。
3学分课程约对应72学时,延续12个学习周。
4学分课程约对应96学时,延续16个学习周。
(二)“形势与政策”课说明
1.“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2.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集中实践环节两部分。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实地操作、模拟操作、案例分析和实训软件操作等;毕业集中实践环节指毕业设计,不得以其他学分代替。
课程实践环节:主要内容包括商务谈判实务、连锁企业运营实务、门店布局与商品陈列、品类管理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的实训。课程实训采用实地操作、模拟操作、案例分析和实训软件操作等完成。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总体学习结果的检查和总结。毕业设计的题目应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毕业设计按江苏开放大学关于毕业设计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和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和课程主讲,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协作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协作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2.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制度,动态完善课程资源。
3.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以网络考核为主要手段、以题库资源为主要支撑,以过程性测评为主要形式,提供多样化考核服务,将学习测评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4.开展网上匿名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社会公众评教和教师互相评教的活动,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分析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