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熟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商务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需要,能在政府、外贸、外事、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国际商务、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外事、教育培训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与技能,掌握国际经济、管理和国际商法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视野,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往礼仪,具备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必要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在国际环境下,胜任用英语开展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教育等工作。
表1 职业能力分解表
专业能力 | 社会能力 | 方法能力 |
(1)英语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 (2)运用电商平台进行国际贸易能力 (3)运用所学商务知识处理各种商务实务能力 (4)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6)科学研究能力 | (1)语言表达能力 (2)沟通社交能力 (3)组织协调能力 (4)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5)团队合作能力 (6)良好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 | (1)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 (2)制定工作计划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4)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执行能力 (6)评估总结能力 (7)终身学习能力 (8)创新能力 |
表2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序号 | 职业岗位描述 |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 主要链接课程 |
1 | 外经贸类岗位 | 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基本商务英语通识知识,经贸领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国和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国际商务惯例以及国际贸易惯例。 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国际商务谈判能力;具有外贸制单审单能力。 素质: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专业素养、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团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人文素养。 | 综合商务英语(基础)、综合商务英语(进阶)、商务英语写作、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 |
2 | 国际商务管理岗位 | 知识:英语语言知识;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知识,中外文化和商务礼仪;本国和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国际商务惯例;人文学科知识。 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事国际商贸活动的能力; 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中英文商务信函及常见应用文撰写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素质: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专业素养、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团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人文素养。 | 综合商务英语(基础)、综合商务英语(进阶)、商务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跨文化商务交际 |
3 | 国际商务翻译岗位 | 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商务英语口笔译方法和技巧;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知识,熟悉中外文化和商务礼仪;本国和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国际商务惯例;人文学科知识。 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事国际商贸活动的能力;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具有用电脑及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及文字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 素质: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专业素养、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 综合商务英语(基础)、综合商务英语(进阶)、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笔译、跨文化商务交际 |
课程学分自获得时起,有效认证期限为:通识类课程最长不超过10年,其他课程最长不超过6年。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江苏开放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由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个类别构成(见附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一)《管理学导论》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认知、识别商务实践中的管理问题,具备运用相关管理理论与方法从事国际商务实践的能力。能结合国际商务环境,识别并描述计划与决策、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员工激励与沟通、生产诸方面控制等主要管理问题;能运用决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沟通理论、激励理论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实现有关管理目标;能主动适应国际商务环境演变与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管理实践变革。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按照管理职能的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以及定性与定量的决策方法;企业计划以及战略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组织结构的层级与幅度设计、人力资源规划以及招聘、培训、绩效评价,组织文化结构与建设;领导理论、需要激励理论与过程激励理论以及组织、团队及个人沟通方法;控制理论以及生产、财务等控制方法。
(二)《经济学导论》
课程目标:通过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形成基本的经济学思维,具有分析、判断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能力。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增进对主要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概念与分析方法;对经济新闻和经济事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运用所学理论对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增强对现实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决策,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着重介绍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和消费决策、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决策。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总体经济如何运行,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重点讲授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跨文化商务交际》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并具备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能力。能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在跨文化商务语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建立良好的元认知并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策略使用意识;能探究跨文化交际现象背后的问题。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主要涵盖跨文化交际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模式、语言和非言语交际等理论知识;实践部分包括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书面商务沟通、跨文化商务礼仪、跨文化商务伦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
(四)《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目标: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掌握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形态,帮助学生领悟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同时通过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在掌握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范围、理论和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一些重大影响的事件、著名人物的思想观念。从几个方面来讲解,以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体系的认识:1、中国文化的研究范围与对象;2、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3、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精神;4、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五)《国际商务谈判》
课程目标:掌握有关商务谈判内容和方法的基本知识,懂得商务谈判的有关法律规定,基本掌握商务谈判的程序及技巧,掌握商务谈判的策略及有关技能,平衡处理谈判过程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风险、策略、利益关系。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系统地介绍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概述、谈判的基本筹码、准备谈判的要件、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质结构、谈判沟通的问、听、说;案例分析和模拟谈判。
实践条件要求:案例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谈判的角度来分析经典谈判案例。
(六)《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目标:使学生懂得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法律规定和国际贸易惯例,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方针和政策,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法律知识,正确执行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更好地完成进出口贸易的各项任务。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主要内容: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各种相关概念及国际贸易的分类、进出口合同的品质数量包装条款、贸易术语的组成及代表意义、进出口货物运输条款的基本内容、进出口业务中的保险条款、票据的主要结构、汇付、托收、信用证的主要业务程序以及各种支付方式的优缺点、合同条款非要件条款的基本内容、交易磋商的程序及主要注意事项、进出口业务基本履行环节。
实践条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仿真模拟形式履行进出口合同的订立过程,要求学生能审核、填写外贸业务中出现的各种英文单据。
(一)课程管理
课程学分与学习时间对应,1学分对应24学时,延续4个学习周;包括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学习、与辅导教师互动和与同学互动的学习时间总和。课程根据需要按周开出。
2学分课程约对应48学时,延续8个学习周。
3学分课程约对应72学时,延续12个学习周。
4学分课程约对应96学时,延续16个学习周。
(二)“形势与政策”课说明
1.“形势与政策”课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2.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课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内容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毕业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课堂研讨、写作实践(如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教学观摩与录像、专题系列讲座、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毕业论文/设计:本专业毕业作业选择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选题,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按照江苏开放大学统一要求和规定执行。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和行业、企业名家担任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和课程主讲;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体系;根据规定的师生比,严格按照要求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师生对应关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制定考核方案,推进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改革。
2.开展网上匿名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社会公众评教和教师互相评教的活动,针对教学全过程及课程考核资源进行监控、评价和分析、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业 更多